教室翻轉了,然後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─有效教學的真諦    之四  嘉義女中 王麗蓉

  第三,審視學生特質,調整教學方式。老師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:教同一年級,但因為班級性質不同,同樣的教法,明明在甲班反應很好,但到了乙班,效果不彰。這證明即使同一位老師,不可能完全套用一種教學模式。就算用同樣的教學模式,也必須依學生狀況調整。筆者現在同時教三種班:自然組、社會組及數理資優班。三種班的特質都不同。同樣一課,若是都要用提問法,題目必須準備深淺皆有,因為自然組常只有少數人能即時想出鑑賞度深的答案,若是上課一直操作這種類型的題目,雖然可以從小組組員學到想法,但不易想出答案的學生很容易會失去興趣。所以筆者會間隔放入有標準答案的問題,每次問這種問題,自然組班各組學生都搶成一團,甚至有組別誇張到站到桌子上。這時我就確定她們是有專注在聽,只是鑑賞題太難,不易想出來罷了。而社會組與數理資優班可以給同等級的題目,社會組回答甚至會更多元豐富。

   此外,筆者教過男校、女校與男女混合的學校,深感不同類型學校,學生狀況差異大。這和學生本身程度並沒有非常必然的關係,而是男女天性不同,教女校可以多些文學閱讀,女生會乖乖配合,而且因為心思細膩,語文能力天生又比較好,鑑賞分析題目設計難一點基本上是可行的。但同樣的文學鑑賞題目,在女校操作反應良好,到了男校,可能就要調整了。男生對深度文學鑑賞的題目,興趣沒那麼濃厚。甚至男生往往不耐修辭華美繁複需要推敲的白話文,他們覺得太囉嗦,讀不下去。男生需要耐心引導、多些小組競爭動機,並多給他們一些實用性哲理思辨類的題目。而且男生是視覺型,可以由圖帶文字,他們比較能快點進入情況。至於男女混合,則可以利用女生帶男生,或男生帶女生,題目類型可以混合,端看老師如何操作。

筆者很少用資訊融入教學,但必要時也用,可是原則一定是先文字、後影像。或許有老師覺得現代小孩都是看影像長大的,所以影像比較能吸引他們,讓他們比較容易進入,但筆者以為相對於文字,影像承載資訊的密度是比較低的,所以,先把文字教完,再給學生看影像,才能讓他們培養對於文字的敏銳度及掌握度,這是國文科要教導的核心,而且才不會剝奪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。不過筆者發現,女學生比較能符合「先文字、後影像」的教學模式。若是教男校,而文本有影像時,不妨給男學生多一點影像刺激,以增加他們的興趣。

最後,是我認為最重要的:尋得教師天賦,發揮個人風格。十二年國教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目標,就是要讓學生適性揚才,尋得天賦,並發揮天賦。但是教師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賦為何,又豈能幫助學生尋得天賦呢?發現天賦的重要性,教師們可以參考肯.羅賓森《發現天賦之旅》、《讓天賦自由》。此外,筆者極推薦《發現我的天才》[1]這本書。其實這本書多年前我哥就買回家了,當時我還略翻過,不覺得有什麼,就當成一般的心理分析罷了。但是我有幸參加了2013628日在元智大學辦的「教師天賦引導的PBL暨創新工作坊」研習,不但做了天賦的測驗,分析出五個天賦,還由元智大學化材系張幼珍副教授幫我們解說這天賦,我才深入瞭解這些天賦的意義。

  我了解自己天賦並自我分析後,漸漸明白為何自己因應翻轉教室的風潮的作法是如此,因為我的天賦中有一項是「思考周嚴」(strategic),所以我才會不是只參加,還不斷思考,走出自己的路。但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。2012927日我特地調課殺到新竹參加天下雜誌辦的「教出學習力國際教育論壇」後,非常焦慮,巴不得飛到日本去看學習共同體的操作,我們在中南部的資源又比較少,當時很煩惱,就把可以買到相關的書都買來仔細研究。20121128日參加天下雜誌在彰化辦的閱讀推手講座,北政國中高松景校長專題演講,把學習共同體說得超清楚的,讓我真的很認同佐滕學教授的精神。但最關鍵的是2013922日我負責嘉中嘉女有效教學,為了準備這場研習,我對於臺灣教育和教法花了很多時間研究,並且歸納出自己的見解,可以說我對翻轉教室風潮的看法大都是在這時候想出來的。所以到了20131218日在彰化師大「磨課師與翻轉教室工作坊」的研習,我就在現場提出國文科並非必須像理科那樣用可汗學院的模式教學。今年125日在台大2014翻轉教室工作坊,因為我心中早有定見,就處變不驚了。下午分組討論時,我還替主講者孫譽真老師回答有位參與研習男老師提出的:「如果全校老師都要翻轉,學生不能負荷怎麼辦?」。當時也與幾位老師私下談到了「教亦多術矣」的看法。更別說今年825日張輝誠老師還受邀至敝校演講,等於是我第二次聽他演講了。

  經過不斷地省思及沉澱,在這翻轉教室的潮流之中,我唯一受到影響而採用的,就是常態小組模式,其餘依舊最常使用這幾年來不斷嘗試發展到現在,最適合我自己的教學模式──即席提問式教學。為什麼?張幼珍副教授說大部分老師作測驗出來都有好學不倦(leaner)的天賦,這我也有。但除了好學不倦之外,我還有完美主義(Maximizer)、嗜好收藏(Input)。加上我是雙子座的,喜歡變化、說話和迅捷思考。我從講解課文、翻譯、要學生回答段旨等基本功,到深度鑑賞等等,都一直使用即席提問式教學。因為這個方式,我可以完全掌握課堂的節奏,每個細節都問學生,發揮我完美主義、嗜好收藏地毯式分析文本所有可分析處的天賦,達到使學生自行深度鑑賞的目標。所以除了白話文之外,我從來不會發要討論的題目給學生,一定是即席提問,這樣有幾個好處:首先,即使我是主持人,學生也必須很專心聽我說話,因為他們永遠不知道我何時會丟出問題。其次,因為問題不是印在紙上,我永遠可以臨時調整,這樣彈性的好處是:我常因為學生的回答,觸發我當場設計新問題。不只是課文,包括文化基本教材亦然,敝校用康熙版,每則我都設計提問,課前已先想好題目。但我常在課堂又當場設計新題,所以不只是學生即席,連我自己也即席。因為我是雙子座的,所以即席創發對我而言並不難,我甚至連舉例都會忽然想到新的。還有一個理由是,我即席提問是因為所設計的題目不少是環環相扣的,我要學生先推論出前面的答案,我才能順著他們的回答繼續問下一題,如果他們同時看到所有題目,等於知道部分問題的答案了,就降低解謎的樂趣了。至於閱讀訓練,我有專門定時給學生做閱讀訓練,不只是為了培養學生應付大考,而是培養他們藉閱讀而學到面對未來的能力。畢竟在社會工作的正常模式,應該是看了資料,馬上與同事討論,或者是對於他人提問的見解或問題,立刻思考應對。

當然筆者這種教學模式不見得適合其他的國文老師。因為其他國文老師的天賦不見得如此,那也沒什麼關係,筆者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動機就是鼓勵所有見到這篇文章的老師:筆者都可以因應未來,依照自己的天賦,創發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了,您一定也行!



[1] 馬克斯.巴金漢、唐諾.克里夫頓:《發現我的天才》, 商業周刊,20111月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王麗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