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翻轉了,然後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─有效教學的真諦    之五  嘉義女中 王麗蓉

筆者深深體會到真正的有效教學,並不是模仿別人,而是要做自己。真正的有效教學不是硬套別人的教學模式,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天賦,展現自己的特質,建立自己的風格,才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。這絕對不是古人所謂「文人相輕」,或是妄尊自大,刻意標新立異。別人的教學方法絕對有可觀之處,觀課必能獲得啟發,甚至是初入行老師的課亦然。只是人文學科本來就沒有絕對的一個模式可以適用所有人,人文學科本來就是多元,可以有多種風格的,這樣才是人文學科。面對同樣的世界變局,老師們了解自己、發揮自己的長處,才能展現最大的教學效果。

 

讀到這裡,或許會有支持標準翻轉教室的人士會覺得,我又贊成教師口授法、又主張老師不要套別人的教學模式,這樣會不會造成大家又走回傳統的老路呢?其實完全可以放心,為什麼呢?前面已說過,即使是教師口授法,加以改善,還是可以變成以學生為主,讓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。何況前面提過,現在教學法要改變的真正關鍵是在於要幫助學生紮好本科專業,同時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。我主張老師們發揮自己的天賦,創造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,即便老師們又把因翻轉教室盛行而丟棄的教師口授法拿回來用,我相信也絕對跟以前不一樣了。這就如同禪宗,從見山是山、見水是水,經歷過見山不是山、見水不是水之後,再回到見山是山、見水是水,境界已經不同了。老師們從只用傳統教學模式,變成已經了解改變教學法是為了使學生紮好本科專業,同時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,即使再次操作教師口授法,絕對會加以變化,不再跟傳統一樣。而且這也像是莊子得魚忘筌、禪宗六祖指點無盡藏尼尋月忘指的道理,教學模式只是幫助教師快點上手,不是讓老師拘泥模仿別人的教學模式,更不是陷入硬套讓自己施展不開的泥淖罷了。

 

筆者主張真正的有效教學不是硬套別人的教學模式,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天賦,展現自己的人格特質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因為前面已提過了,科技發展的迅速,未來世界的改變必定會更快。一直箇守所謂的唯一標準模式,是不利於創造力的。怎麼可能所有教師因應未來世界變化的問題,採用的解決方法都一樣?只要能有效因應未來,為什麼不能創造自己的決解方法?未來的時代,社會固然需要把上級交代的事辦得很完美、複製既有模式的人才,然而我們最需要的是能因應世界變化而想出解決問題新方法的人才!所以重點是在異質性的創發,而非共同性的模仿!甚至筆者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也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: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特質為何,並且研究如何在專業領域發揮自己的特質以因應未來。筆者期待看到多元百花齊放的創發教學模式、老師們都能展現自己的特色,這樣對於臺灣的未來才是好的。臺灣資源少、土地小,只能靠人才,而人才要靠的是教育,教育要靠的是老師。如果問筆者未來臺灣教育的發展,筆者會說短期內很期望看到服務學習、社會企業和社區營造與學校結合的課程能快點在臺灣紮根。長期而言,筆者相信以臺灣的多元與創意,一定還會有更多新的教學模式產生!甚至筆者還期望有老師能開發如何使學生提升專注力的方法。筆者認為我們老師不能因為現代學生的專注力低,就一味順從學生,反而因該要去幫助他們提升專注力,換言之,要幫助學生能定心。現代人壓力大,整天科技產品不離手,精神完全無法放鬆,導致憂鬱症等病居高不下。若是能幫助學生定心,不但可以減少這些文明病,學習效果也會變好。筆者以為這也是很值得開發的!總之,老師們不必懷疑自己,尤其不必痛苦地一味套用別人模式,搞得自己施展不開來。何況連創發可汗學院的薩爾曼.可汗都說了:「教學是一門藝術,需要創意、直覺,而且個人風格濃厚。」

 

arrow
arrow

    王麗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