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閱讀雖必要,基本背誦不能少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嘉義女中 王麗蓉

  現在蔚為主流的教育風潮,主張因為世界變化太快、資訊太多,國語文應該要培養學生迅速閱讀大量資訊的能力。此論點我2015年建議大考作文獨立施測方向時已倡議[1]。但是觀察現今的高中生,錯字連篇、用詞謬誤、文句不通、文章結構失衡的狀況,一屆比一屆嚴重,我覺得只強調閱讀的國語文教育政策恐怕有點顧此失彼。不得不出來為傳統的背誦力說些話。

一.背誦奠定語文素養

  背誦?已經落伍了吧?反正有網路可以查,為什麼要背?背誦很枯燥,為什麼要扼殺學生的興趣?訓練閱讀力才最重要!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需要商榷的。大量閱讀雖必要,基本背誦不能少。以打羽球來類比,最重要的是手的揮拍,但若不練基本的腳的米字步,光是練手部的揮拍動作,是不可能打好羽球的!只強調閱讀而不背誦,就像打羽球只練手的揮拍。不少人由於對背誦有偏見,更認為中文是母語,不必刻意背誦生字、詞彙、佳句,「自然而然」就會了。以前的時代或許還有點道理,但現代手機不離身的滑世代小孩,他們很少看紙本書,習慣看短短的網路影片、玩的是手遊,上網聊天用的是單個注音符號、數字、圖案組合的火星文,日常生活少有機會「耳濡目染」正規中文。而且由於長期上網,大腦往往已制約成習於讀篇幅短、內容淺的文章,甚至從頭到尾系統性地閱讀全文,也有困難[2]。此外,由於使用手機造成滑世代同時做很多事──多功的習慣,以及缺少手寫,更使語文學習效果大打折扣[3]

  其實,語文學習對大腦來說,根本沒有「自然而然」這件事[4],是由模仿開始,只有模仿夠熟了,刻意練習久了,形成語感/「基模」/心智表徵[5],之後再看到文章時,才能迅速吸收與反應,乃至能流暢書寫。如同前述,滑世代國語文能力已經「先天不足」,需要更多「後天調養」。倘若國語文教育只強調閱讀,不注重背誦與練習,必定會造成很多學生連基礎的生字、詞彙、字詞用法[6]都沒學精確,就像蓋房子時,地基、樑柱都沒建好,只是不斷要求房子最外層的磁磚和裝潢。這樣的房子,豈能禁得住地震和颱風?事實上,我認為應該國小國中就要把基本功練好,否則到高中早就病入膏肓了!

學習本來就不輕鬆,而且任何技能,要達到嫻熟──練到精準,不假思索直覺反應,一定都要忍受枯燥的「刻意練習」基本功:學鋼琴要先彈訓練指法的練習曲[7]、學舞蹈要每天練基礎動作[8]、廚藝要先練刀工[9]……,包括現在很紅的電子競技e-Sports,即便是打電玩,也得不斷練習[10],練習的過程也很枯燥[11]。而且別瞧不起背誦,臺灣頂尖高中生搶破頭的科系──醫學院,所讀的內容大多都得靠死背,例如人體的骨骼、神經排列順序……等等。我在讀某醫學系的學生甚至說,學校擔心他們無法負荷一次段考死背的份量,只好打散為每個禮拜都考一些。當然我不主張學國語文時,不懂得意思只死背,也就是說,若能適時解釋一下造字原理、詞彙結構與如何精準使用,讓學生可以理解地背誦,就更容易記住了。我認為越年幼,背誦與練習,以及課內考題的比重應該要越多。課內的目的只是要限定範圍,才可能背誦熟稔。

現在有一種思維,認定課外閱讀力比較高尚,課內背誦力比較低劣。姑且先不論背誦佳句,乃至整篇文章的功用。事實上,將生字、詞彙,以及字詞正確用法背入大腦,就像是在電腦中安裝作業系統,要花不少時間,但作業系統如果沒有安裝好的話,電腦再怎樣新,仍是無法運作的。就如同大腦中基本的生字、詞彙,以及字詞正確用法儲存不夠,閱讀力要怎麼好,是不可能的。古文尤其明顯。古文不是讀很多篇就「自然而然」會了,基本的生字、詞彙、句子文法等沒學精熟,囫圇吞棗再多篇,效果不彰。就像學英文只認得26個字母,完全不背單字、片語、文法,就能夠直接看得懂英文文章/小說嗎?

二.背誦有益融鑄創新

  背誦生字、詞彙,並且訓練精準使用,是奠定基本的語文素養。至於背誦佳句,乃至整篇文章,則有益於融鑄創新。舉例來說:蘇軾被貶到黃州的時候,有位剛認識的朋友朱載上來訪,發現原來蘇軾在抄寫《漢書》,已經抄第三次了!蘇軾不但親手抄寫,還依據內容,摘錄數個字為標題。朱載上隨意翻到一頁,抽蘇軾寫的標題唸出一字,蘇軾立即接著連背數百字《漢書》,完全沒有差錯。試了好幾次都如此!蘇軾文名之盛、作品之妙,想必無人不曉,而他並非以記憶力強著稱。被貶黃州時已經中年,卻仍是如此認真!一本經典抄寫三次、摘錄三種標題,到最後能夠背誦!《漢書》總字數約為742298[12]呢!此外,我曾當面聽詩人向陽說過,他之所以會開始寫詩,是受到屈原<離騷>啟發,向陽不但背<離騷>,也抄<離騷>,他曾說:「我的台語詩、十行詩,都有效式<離騷>的影子[13]!」

  文藝復興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,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Erasmus von Rotterdam在學童時期大量背誦古典文學作品。對他來說,背誦不只是一種儲存方式,更是「糅合」過程的第一步;會讓人對閱讀的內容有更深層,更具個人色彩的認知。羅馬哲學家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描述記憶在閱讀和思考上扮演的角色:「我們應學蜜蜂,將各類閱讀所吸收的內容放在不同的空間,因為存放在不同空間的東西比較容易保存。而後,我們要勤快地發揮個人本能,將品嘗過的各種花蜜混合後,轉化成一種甜品;就算他人看得出這道甜品從何而來,卻已和原本的樣貌大不相同。」塞內卡和伊拉斯謨都認為記憶不但是容器,更是熔爐。記憶不光是大腦記得的所有事物的總和,更是一個全新的事物,是讓人之所以獨一無二的精髓[14]

 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作家或學者,但是熟讀經典篇目,至少課本選文熟讀,乃至挑選部分背誦,對語文學習而言,是必要的訓練,更是培植基礎人文素養。文史科目的經典不是只上網查一查就好,若要查,人類的速度怎麼比得過AI人工智慧呢?文史科目觸類旁通很重要,背熟並重新融鑄能用出來,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。就算還無法融鑄,只能直接使用,也不是像數學公式那樣直接套,而是能夠在遇到人生情境時,幫助我們抒發感觸,增加情感的體悟深度,或是遭逢人生課題時,啟迪我們的智慧與同理心,增益處世的修養實踐……。我認為廣義而言,背誦整篇經典是深入的精讀,不只培養語感、掌握書寫技巧、謀篇架構,更是成為才識的養料。背誦夠熟方能觸類旁通、融鑄創新,所以務求完整。至於現在流行的跨領域閱讀,目的是廣泛的涉獵,為求迅速掌握內容、吸收新知。能擷取文章重點就好,甚至可以不必讀完全文,略讀即可。總之,跨領域廣泛閱讀,與經典性背誦熟讀是不同的,二者兼顧才是完整的閱讀!瀏覽閱讀力雖必要,精確語文力亦不可少!

  此外,背誦整篇經典,可以訓練因長期上網,已經習慣跳躍式閱讀淺薄文章的青少年大腦,使他們從頭到尾紮實精讀文章。 即使不背全文,只挑佳句背誦,也都同時還有一個優點:背誦必須聚精會神,甚至朗讀出聲,有益提升專注力。微軟曾經研究過,自從智慧型手機上市,人類的大腦,已經被制約成專注力只能維持9秒,比金魚還短[15]!滑世代自幼使用手機,情況恐怕更嚴重。普遍而言,現在青少年的專注力難以持久。然而專注短暫,再有天賦,難以深入;深入不夠,難臻精通。此外,專注短暫,再有興趣,耐不住嫻熟過程中,反覆練習帶來的枯燥,或者是耐不住深入興趣的過程也會無趣,如此難以成就!以球后戴資穎為例,她的訓練很辛苦[16],甚至她媽媽都不忍心在旁觀看[17]。即便是青少年欣羨的Youtuber,也須耐得住一再重拍影片,或是耗費至少影片10倍的時間去剪接的枯燥[18]!更何況已經有專書證明,不是聰明才智,或者是天賦決定成就,刻意練習才是成功之道[19]!我認為上網可查不應作為貶抑背誦的藉口,否則依此邏輯,網路是人類大腦的延伸,而現在網路資訊之多、速度之快,是空前的,照理說現代人的智能也應如此。但是今日青少年的國語文能力,整體而言,是每況愈下的!恐怕上網可查完全不必背,早已淪為偷懶的藉口!

  背誦刻意練習並不輕鬆。現在少子化,孩子都是寶,父母都不願孩子受苦。但若戴資穎媽媽捨不得她辛苦的練習,今天還會有羽球天后嗎?何況背誦刻意練習奠定的語文基礎是一輩子的。試想在口頭應對、處理公司資料,或是跟客戶簡報時,常常嚴重用錯字詞,或文句不通、邏輯重點跳躍,客戶及老闆能夠忍受嗎?此外,科學研究也已經證實,年少時精熟的語文能力越高,越能降低成年後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[20]!所以在大力提倡跨領域廣泛閱讀的同時,千萬別忘了最基本背誦精熟!大量閱讀雖必要,基本背誦不可少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2018101日定稿)

 

[1]未來不會每個人都成為文學家寫抒情美文,然而大家都面臨資訊爆炸,需要終身學習,所以能否迅捷從一大篇資料中抓到重點、摘要吸收,並提出自己的看法,無疑是必須的能力,所以實用文本絕對有必要,大考應該同時採用文學性及實用性文本。(王麗蓉:<對升大學作文獨立施測出題方向的建議>20151130)

[2] 《網路讓我們變笨》提出有力的證明,長期的網路閱讀,會使大腦變成只能讀篇幅短、內容淺的作品。有的人甚至還只能跳著讀,無法從頭到尾讀完整篇。(Nicholas Carr:《網路讓我們變笨?: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、思考與閱讀行為》,貓頭鷹,2015年,頁154。)

Kara Pernice花了十一年研究發現,使用網路(包括電腦及手機)看水平排版的文章時,人類的眼球常常會自動以跳躍方式進行,所以很難看系統性地在網路上看完全文。F-Shaped Pattern of Reading on the Web: Misunderstood, But Still Relevant (Even on Mobile)Kara PerniceNovember 12, 2017 https://www.nngroup.com/articles/f-shaped-pattern-reading-web-content/

[3] 曼福瑞德.施彼策:《數位癡呆症: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》,暖暖書屋,2015年。

[4]讀寫其實是不自然的行為,只因我們刻意發展出文字、字母等書寫系統和許多相關的科技才有可能實現。我們的頭腦必須受訓,把眼睛看到的符號解讀為我們能理解的語言。讀寫需要教學與練習,也就是需要特意塑造大腦。(同註2,《網路讓我們變笨》,頁65。) 

[5]學習識字會強力塑造成年人的神經心理系統。腦部掃描也發現,使用表語文字的人(如中文母語人士,亦即書寫系統不是使用字母來拼音)和使用拼音字母書寫語言的人,發展出來的腦內迴路相當不同。(同註2,《網路讓我們變笨》,頁65-66。)

[6] 由於學生常只背字詞卻不會用,或者誤用,所以在此將字詞用法正確一併列入背誦範圍,主要是強調不只會字詞,而且已懂得在句中如何正確使用,所以等於也已經包括文法等在內了。

[7]留美鋼琴老師Christy<鋼琴家的練琴方法綜合整理>,20111219http://lanhuichiu.pixnet.net/blog/post/281837354-%E9%8B%BC%E7%90%B4%E5%AE%B6%E7%9A%84%E7%B7%B4%E7%90%B4%E6%96%B9%E6%B3%95%E7%B6%9C%E5%90%88%E6%95%B4%E7%90%86

[8] 娜塔莉‧瑪莎克(Natalia Matsak)基輔國家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,4歲學舞,10歲進入芭蕾舞蹈學校,人生從此「站」在腳尖上跳舞。訓練的過程是嚴酷的,那時候的她,沒有感受到快樂,每一日像機器一樣,單調地練習著屈膝、延伸、鞭轉等基礎動作。才11歲,她就受傷了,痛到無法練習,並且因為治療,成了躺在病床上不能動的睡美人。(陳昌遠<活在故事裡的舞者娜塔莉.瑪莎克───黑白天鵝都是我  二>,鏡週刊,2018619)

[9]2017香港國際美食大獎(HKICC),吸引中、韓、澳、泰、瑞士等近千名菁英廚師競爭亞洲廚王寶座,城市科大餐飲系大四學生孫裕軒以「西式烹調現場熱盤烹調」問鼎金牌。他從普通大學的化工系轉進科大,為了跟上同學的程度,他每天練切紅蘿蔔。一開始先學握刀技巧,把手的握力練到平穩,再練切工,把一塊紅蘿蔔的各種切法:切絲、切塊、切片等都學會,苦練半年後才有信心。(李盈蒨<大學半路出家學餐飲 科大生苦練刀工半年問鼎金牌>,新一代時報,20170513

[10] 從紀錄片《我快打求旋風》中可看見,電競選手為了抓緊六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差,得一練再練的精神磨練,完全不輸給其他競技運動。「想要變強的途徑,就是透過不斷地練習。」台灣首位職業級電競選手向玉麟表示:他每天至少花費三小時訓練,直到將每個角色所有指令,變成指尖上的反射動作,即時在腦海中演練對戰。「這條路並不好走。」(<你的孩子染上「數位海洛因」了嗎?」>今周刊,2018101,頁89-90

[11] 部分有熱情的玩家誤以為只要多「玩」、多「打」,就能成為頂尖選手。事實上,職業化的團隊訓練必須要有「目標」性,所以大部分的訓練是重複做一件事,直到完全沒有失誤為止,而這種訓練與玩家當初「娛樂」的想法背道而馳。因為和當初想的不一樣,或者無法接受枯燥的訓練方式而放棄,著實浪費了寶貴的青春。(電競高手)曾昊宇<兼顧練習質與量的高效訓練法>(安德斯‧艾瑞克森,羅伯特‧普爾:《刻意練習:原創者全面解析,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》,方智,2017)

[12] 司農(掌管錢糧的官職)載上嘗分教黃岡。時東坡謫居黃,未識司農公。客有誦公之詩云:「官閒無一事,蝴蝶飛上階。」東坡愕然曰:「何人所作?」客以公對,東坡稱賞再三,以為深得幽雅之趣。異日,公往見,遂為知己。自此,時獲登門。偶一日謁至,典謁已通名,而東坡移時不出。欲留,則伺候頗倦;欲去,則業已通名。如是者久之,東坡始出,愧謝久候之意。且云:「適了些日課,失於探知。」坐定,他語畢,公請曰:「適來先生所謂『日課』者何?」對云:「鈔《漢書》。」公曰:「以先生天才,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,何用手鈔邪?」東坡曰:「不然。某讀《漢書》到此凡三經手鈔矣。初則一段事鈔三字為題;次則兩字;今則一字。」公離席,復請曰:「不知先生所鈔之書肯幸教否?」東坡乃令老兵就書几上取一冊至。公視之,皆不解其義。東坡云:「足下試舉題一字。」公如其言,東坡應聲輒誦數百言,無一字差缺。凡數挑,皆然。公降嘆良久,曰:「先生真謫仙才也!」他日,以語其子新仲曰:「東坡尚如此,中人之性可不勤讀書邪?」新仲嘗以是誨其子輅。(宋陳鵠:《耆舊續聞卷一》)

[13] 2016年向陽也有寫在臉書上。另外People 人物 To Mention Only A FEW. 上亦有完整引文http://hcpeople.blogspot.tw/2011/03/994-1041.html

[14] 同註2,《網路讓我們變笨》,頁198-199

[15] 黃慧雯<手機惹的禍 人類注意力竟比不上金魚>,20150520,中時電子報。

[16]中國奧運金牌傅海峰曾經說過,練羽球其實是相當枯燥乏味,光是練習揮拍這個動作,就要長達兩個月的時間,更別提米字步法和基本球路都需要付出相當多的體力和時間來訓練,而戴資穎又是單打選手,需要更多基礎體力訓練像是慢跑,或是肌力和重量訓練,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菜單。 Simon <汗水中造就天才>,2015,Red  Bull https://www.redbull.com/tw-zh/%E6%B1%97%E6%B0%B4%E4%B8%AD%E9%80%A0%E5%B0%B1%E5%A4%A9%E6%89%8D

[17]當《天下》記者問怎麼看外界起「天才少女」的封號,胡蓉(戴資穎母)才透露,女兒從小到大,她只看過她一次練球,因為看了會捨不得,「教練一直餵球,你明明知道她兩隻腳已經跑不動,我看了都好想幫她跑。後來我去學校載她,都只在樓下等她。」(<台灣首位世界球后戴資穎是怎麼練成的?>2017323,天下雜誌)。

[18] 聖結石解釋,一支10分鐘的每日發片,至少都要花上15個小時,光是剪接就要56小時,還只是「初剪」,上個字幕要3小時,細節調整又要再3個小時,都還沒算調色、配樂的時間。 

(羊正鈺:<YouTuber背後的「那群人」百萬訂閱後的聖結石:網紅不是藝人,只是比較紅的「幕後人員」>,關鍵評論網,2018711)。

 囧星人說他平均8分鐘影片得花8小時去剪接。(網紅為何爆紅?冏星人×視網膜×人渣文本(公視有話好說)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RcDP9jzZRE

[19]安德斯‧艾瑞克森, 羅伯特‧普爾:《刻意練習:原創者全面解析,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》,方智,2017年。

[20] 史諾頓(David Snowdon)醫生以678名修女的人生與大腦為對象,對老化進行多角化的研究。(以修女為研究對象是因為,實驗需要完全沒有酗酒、沒有吸毒,有著非常乾淨、健康生活型態的人的大腦,拿來跟作為控制組的阿茲海默症病人的大腦做比較)將修女們20多歲交給的教會自傳,作神經語言學的檢驗,依語言的密度(linguistic density),以及每個句子中含有多少個想法(idea)進行分析。自傳檢測出語言能力得分很低的修女中,百分之八十後來得了阿茲海默症,得分高的修女們只有百分之十得病。換言之,青年時期大腦所能掌握的語彙越豐富、書寫展現的語言密度及想法越高,年老時,得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較低。(麥迪納:《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:10個讓大腦保持健康和活力的關鍵原則》,遠流,2018)

arrow
arrow

    王麗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